大家好,今天小星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年的的问题,于是小星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年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年的单位是用a还是y
年的单位是用a“a”,因为英文单词“annual”翻译为每年的、一年的,缩写为“a”.
释意:
[英][ˈænjuəl][美][ˈænjuəl]
adj.每年的;一年的;[植物]一年生的。
n.年刊;一年生植物。
Annual例句:
1.Annual payments of $11 billion.
每年支付110亿美元。
2.The annual dublin web summit is one of the fastest-growing tech conferences in europe.
一年一度的都柏林网络峰会(DublinWebSummit)已经成为欧洲发展最为迅速的科技大会。
扩展资料:
年的类型
1年通常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或者说是太阳在天球上沿黄道从某一定标点再回到同一定标点所经历的时间间隔。由于所选标点不同,年的定义也不同,通常有:
1 回归年(太阳年) = 365.242199174日
1 恒星年 = 365.25636日
1 交点年 = 346.62003日
1 近点年 = 365.25964日
一般取近似值365.2422日,现在天文学上采用儒略年,其准确数值为365.25日,每天为86400秒,总数为31,557,600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annual
二、年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甲骨文“年”字,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禾谷的象形,下部是一个弯着腰、臂向下伸的人的象形,二者合起来像人负禾之形,表示丰收、收获等义。
金文中“年”字,下垂的谷穗更明显,人的腰也更弯,人与禾连在一起。发展到小篆阶段,“年”下部的“人”讹变为“千”,“年”由此转化为形声字,禾形,千声。
隶书字形,“禾”最后两笔以及“千”的第一笔,都变成了直线。隶变后楷书写作“秊”,俗作“年”。规范化后以“年”为正体。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往年、年级、多年、老年、明年、来年、百年、年代、千年、两年、万年、几年、十年、童年。
1、往年
拼音:wǎng nián。
释义:以往的年头;从前。
2、明年
拼音:míng nián。
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3、来年
拼音:lái nián。
释义:时间词。明年。
4、年代
拼音:nián dài。
释义:时代;时期;时间(多指过去较远的)。
5、童年
拼音:tóng nián。
释义:指幼年和少年之间的时间段,没有确切的定义,时间在上小学的前两年和上小学的时间段。
年的字形演变如下图所示:
一、年的释义
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
2、用于计算年数。
3、每年的。
4、岁数。
二、组词
往年、老年、童年、年级、多年等。
扩展资料:
一、往年 [ wǎng nián ]
以往的年头;从前。
二、老年 [ lǎo nián ]
六七十岁以上的年纪。
三、童年 [ tóng nián ]
儿童时期;幼年。
四、年级 [ nián jí ]
学校中依据学生修业年限分成的班级,如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学校中就编为六个年级。
五、多年 [ duō nián ]
谓岁月长久。
三、年的由来是什么?
年是象形文字,在四千多年前描写收获稻谷景象。
四千多年前,中原地区的古人把三百六十五天多几个时辰定为一岁。一岁只有夏季与冬季。华夏表示花开后开始农作。中原地区古人种植粟,收割粟就用刈表示。四千多年前的衡阳盆地,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衡阳盆地的古人种植禾,年表示收获禾。衡阳盆地的春播秋收为一年。寒冬过后,太阳回归,森林下绵绵不断的溪水让禾苗发芽生长,这就是春的景象,也是春字起因。秋收时还要放火烧禾草,并且可以烧死蚂蚱等虫害,这就代表秋季,也是秋字起源。南方火神祝融指导众人正确掌握烧禾草技巧,减少火灾。祝融常常在寒冬时节燃放爆竹吓退华南虎、黑熊、野猪等年兽,这也是爆竹声声辞旧岁的起因。衡阳盆地南部过冬后就可以准备春播,春播与春节刚好同步,也就是开启新的一年。爆竹声声辞旧岁也是新年开始。在唐宋时期,我国农业技术提高,衡阳盆地春夏秋冬四季都可以干农活,一年由春夏秋三季变大为四季,辞旧岁迎新年就演变成过大年。祝融长期在南岳主峰望日台观察日出日落,南岳又是衡阳盆地门户,所以南岳就成为过大年发源地。春节也是由衡阳盆地春播秋收演化而产生。
1、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年”不是节日,而是住在深海里的一头怪兽。它头上长着尖尖的角,嘴里长着锋利的牙,凶猛异常。每到除夕,“年”就会跑出来,所到之处,人畜都会丧生在它的尖牙、利爪之下。所以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2、传说: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概念:
"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过年对中华民族可以说源远流长,有了数千年的历史。而“春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
4、出现:
大约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规律,由此有了“年”的概念。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
到此,以上就是小星对于年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年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